跳转至

保研篇

保研常见黑话

  1. rk: rank,般指自己的加权或绩点排名
  2. title: 学校的牌子,如清北、华五、985、211、双非、四非、中九、末九等。
  3. 双非:指的非92,但是是双一流。
  4. 四非:在双非基础上还不是双一流
  5. 强com/弱com:即committee,表示学院的话语权
  6. 弱com表示学院话语权弱,导师话语权强,导师可以捞你入营
  7. 强com表示学院话语权强,导师话语权弱,导师不太能决定入营or录取
  8. 强弱com是相对的,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9. bar: 门槛,指的是入营所需要的门槛。一般学院会以title和rk来区分,当前两者不占优势的时候,ACM牌子和论文就是一个区分点
  10. wl: waiting list,候补名单。
  11. oq: over qualified,指学生报名比自身本科院校或者能力水平低很多的院校。
  12. 928/929:
  13. 保研系统开放当天(特别地,2023年是929)
  14. 每个人只能填写最多三个志愿,相互独立
  15. 先接受复试,再接受拟录取。
  16. 但需要在指定时间内接受,否则offer直接作废
  17. 常见的专业代码:0839 (网安)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35 (软件工程)、0854(电子信息专硕、不细分方向为085400、细分方向为计算机085404、软工085405等)

保研和考研的区别

  1. “保研”,即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简称“推免”。推荐免试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对部分高等学校规定推荐的本科优秀应届毕业生,及其他符合相关规定的考生,经确认其免初试资格,由招生单位直接进行复试考核的选拔方式。在参加推免时,学生可以选择攻读硕士研究生(直硕)或博士研究生(直博)。一般来讲,在不延期毕业的情况下,硕士研究生学制不超过3年(学硕大多是两年半),博士研究生学制不超过5年。。
  2. “考研”,全称为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
  3. 保研,同考研之间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保研生可以免去初试资格,招生学校直接对其进行复试考核。【所以还是两者都是需要复试的】

保研的前置条件

要想成功保研,需要满足两个条件:获得本校推免资格 + 梦校优营资格 - 本校推免资格:即“推荐免试资格”,由你本科所在的大学授予。一般来说,各个学院会根据专业课成绩+综合成绩+突出特长综合排序,每一部分的分值不确定,需要参考本学院往年的文件。大部分学院发放的推免名额为专业内20%~25%左右,但是靠后的人往往会强制安排到工程硕博的名额(继续建设你电了)。 - 梦校优营资格:由你所希望读研的单位授予,该单位也称为你的保研接收单位,一般也简称为优营。获得优营的方式有两条路,参加该校的夏令营或预推免,在参加的过程中,你可能需要完成面试/机试/笔试/项目考核,当你取得较好成绩后,该校会给你发优秀营员。此外,在参加完单位的考核后,也有可能收到“优秀营员候补”的通知,即你现在还不是优秀营员,需要等你前面的优秀营员放弃保研到该单位后,按照考核排名依次向下递补优营。

保研过程中需要准备的材料

一般来说,在保研的过程中时,你可能需要准备下面的材料 - 个人简历 - 个人陈述/个人介绍PPT/个人研究计划 - 前五学期成绩单 - 加盖公章的成绩排名(专业主干课程排名) - 获奖证书的扫描版本 - 夏令营申请表(从该高校报名通道处下载并填写) - 四六级成绩单(可以下载PDF版本) - 身份证和学生证复印件 - 推荐信(一些学校可能会提供模板)

夏令营和预推免

夏令营

全程为“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一般在每年的5月初至6月底,由各大高校自主开放报名通道。一般在大三的第二学期结束前,夏令营的报名工作就就结束了。请注意,此时你尚不知道自己是否拥有推免资格,只能通过往年数据和你现在的位置大概推算。

预推免

预推免的报名时间通常在9月上旬~9月下旬,且一般会在9月28日推免系统开放之前完成考核并给出最终成绩。

一般来说,夏令营的入营门槛比另外两个更高,活动安排更加丰富,时间较为充裕。除了笔试面试外,目标院校还会安排讲座、参观校园、师生面对面交流等环节。预推免时间比较紧张,一般只有笔试/面试,同时可能会出现几所目标院校的时间冲突的情况。 名额上来说,有的学校夏令营名额多,有的学校夏令营纯宣讲,有的学校夏令营考核时间久,有的学校预推免名额多。总之,学弟学妹们一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目标院校,可以类比高考志愿的:冲、稳、保划分院校,不需要参加太多。

保研的流程和时间线

  1. 保研的时间线从我的角度来说是从当年3月~当年10月底,下面我将从每一个月/时间段叙述这段时间该做的事情
  2. 3月~4月:准备保研相关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简历、个人陈述、科研计划、成绩单、排名证明(这个根据学院的安排走)、获奖证明、出版论文证明等。根据自己的简历分析自己的优缺,有一个宏观上的安排和预期的位置,决定是保送本校还是保研去外校,读硕士还是读博士、放弃保研还是出国留学(这都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所作的决定)
  3. 5月~6月:这个时间段是很多学习开始夏令营报名的时间,你要根据你的抉择和对方院校招生安排选择是否联系老师,如果保研本校那就去联系老师,提早尘埃落定。除此之外,还需要准备一些面试的准备,包括熟悉简历、整理英文面试等问题
  4. 7~8月:这段时间就是参加夏令营,没入营的同学也不需要灰心,夏令营的整体难度还是比预推免要高的。好好联系老师好好准备预推免。
  5. 8月底~9月初:这段时间一般就是各个学校发夏令营的优秀营员和候补名单,然后开始报名预推免,参加预推免的营(预推免的营时间上都很紧凑
  6. 9.27/28/29~10月底:推免系统开启,填写志愿,院校发offer(等待鸽子释放的offer)
  7. 10.20:研招网保研报名通道关闭,此时若仍未成功保研,则安心准备考研

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区别

在进行保研报名的时候,学生可以报学术型/专业型的硕士 (按照政策解释的话,国家希望学术型硕博能够产出更多研究成果,重点在科研;而专业型硕博则面向就业,重点在技能),关于学术型和专业型的区别在于学费毕业条件升学三个方面,往往来说学硕的费用是国家规定的8000元/年,但是专硕的学费往往很高,动辄几万一年,毕业条件的话,大部分学硕是要求有论文发表的,专硕相对来说会宽松一点。在升学上,有些学校可能会更倾向与学硕转博。这些导致夏令营中学术型硕士的名额往往少于专业型,同时竞争强度还强。

工程硕博计划

培养模式

工程硕博士专项培养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由高校、企业双导师进行指导。工程硕士项目学生前1年、工程直博项目学生前2年在高校开展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取得规定学分后,工程硕士项目学生第2年、工程直博项目学生第3年开始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达到申请学位基本要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授予工程硕士或工程博士学位。

相关待遇

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阶段,企业提供相应实习、生活待遇。学生毕业后,企业和学生双方一致同意留下工作的,签订劳动合同。对于未留下工作的学生,主管部门将优先推荐毕业生到有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就业,优先将工程硕博士纳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派计划,支持部分优秀工程硕博士到美、欧、俄、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学习深造,学成后回国服务。

要不要选直博?

首先分析直博的优劣势。

优势: 1. 竞争相对较小,更容易去更好的学校。 2. 可以拥有科研的连贯性,相较于硕士生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老师往往更愿意更有成效地培养一个学生,硕士生容易刚教会就毕业走了,培养博士会更用心些)。 3. 正常毕业会比读硕再读博节约时间。 4. 一些学校读博的补助会高一些,高于硕士。

劣势: 1. 很多学校没有比较成熟的转硕退出机制,中途退出变本科很吃亏。 2. 毕业压力显著大于硕士,如果老师或组内环境不和谐,容易陷入枯燥且压抑的氛围中,不利于身心健康,甚至延后你的毕业时间(一些学校延毕是常态)。

因此,对于要不要直博,要充分分析个人的需求,不要盲目追求名校情结,如果你有以下原因之一请慎重选择: 1. 从未有过科研经历。你至少需要有一段科研经历,有时成绩好不代表科研能力强。哪怕没有那么热爱,至少也要不排斥科研工作。 2. 心理承受能力差。读博期间遇到瓶颈是常态,如果缺乏耐心和毅力(花了很长时间也做不出来就想放弃)要慎重。读博的压力过大很可能会冲淡你上名校的短暂的新鲜的喜悦。

如果你不存在以上问题,那么你需要考虑的是:

意向导师的相关资料,有时候找到一个好的老师有一些好的研究方向就决定了你科研的起点,不能只看官网上或者宣传的资料,一定要找学长打听清楚包括不限于老师的人品,头衔,所在课题组规模,近期发论文情况,毕业要求(论文数量,组内博士延毕情况),做的方向(接了横向很多?),实验室氛围,工作时间(看老师的push情况,读博每天用于科研的时间一定不会短,但是如果老师早中晚都做要求,要看自己能不能接受),毕业生去向。这些有时候不可兼得,主要要看自己有没有不能接受的点。

面试时的英语问答如何准备?

网络上有很多资料,不用刻意追求高级词汇,也不需要准备的很花哨,可以连贯流畅,思路清晰的表达出来让他们听懂最重要。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包括: 1. 英语自我介绍。 2. 你的科研/项目经历的详细英文介绍,尤其是创新点。 3. 一些日常问题的简单回答 基本包含你的学校,专业,家乡,家庭,爱好,优劣势,未来计划,选择这个学校的理由等。

为了保研,你需要做些什么?

(其实这个更像大学四年的总体规划,但是好像写在哪里都不是很合适,就姑且先写在这里)相信这可能是大多数大一学生的困惑,特别是对于西电这种先进大类,后选专业的制度来说,你在大一时会迷茫自己要干什么。以下是我的关于偏向未来考虑读研的同学的一些小建议(来自个人的感受,如果回退到四年前,我会如何重新安排自己的大学四年): 1. 大一时,在你的这个大类方向尽可能多地尝试,西电不同于其他专业齐全的学校,它的每个大类的专业性都比较强,这就意味着毕业之后转专业的可能性比较小(当然也有可能),因为无论是研究还是工作都有非常对口的地方。因此我的建议是尽量在你所选择的大类专业进行尝试。例如,我选择的是计算机,那我可以尝试不同的计算机专业,包括软件工程(如何构建前后端)、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看看自己到底感兴趣什么。 2. 这样,在大一末时,你可能就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自己到底要选择什么专业。在大一选择完专业后,你就可以在这个专业进行深入的研究了。首先你需要对你的专业有个清晰的认知,包括它的专业课内容、未来研究和工作前景等。通常而言,学校的专业课开设集中在大三阶段,这对很多西电的学生来说其实是有些晚的,所以我建议你可以提早地开始自己的专业课自学。例如对于人工智能,你可以在大二就可以开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课程的学习了。 3. 在大学阶段,我强烈建议你深入地参加一次工程项目,无论是互联网+那种的竞赛,还是单纯类似很多开源组织的项目。这对你的整个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大的,无论是实践方面(比如代码能力),还是交流方面等。 4. 同时,我也强烈建议你深入地参加一次科研项目,这个科研项目可以是你个人solo,也可以和其他人一起。这对你未来的科研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在这个阶段,你可能需要把科研产出的demand放一放,多去熟悉整个科研的流程以及常用的工具等。

如何减少保研的信息差&保研机构有必要报吗?

  • 计算机保研交流群
  • 本校的保研交流群
  • 电子信息保研交流群
  • 各种保研公众号

保研成功/失败后的生活怎么安排